廣東援藏引入“企業(yè)+基地+茶農”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模式

廣東援藏引入“企業(yè)+基地+茶農”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模式

52閱讀 2021-08-17 01:27 快訊

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

林芝波密縣易貢湖畔,煙波浩渺。1960年,解放軍在這里種下西藏第一塊茶田。山間覆白雪,湖上泛云霧,溫潤的自然環(huán)境,使得易貢的茶葉出品醇厚清甜。

茶田里,姑娘們正在采茶。易貢茶場工作組供圖

對于西藏人民來說,“不可一日無茶”。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,佐以食鹽、濃茶汁搗拌,制成咸里透香的酥油茶,用以暖身御寒。但以往,西藏地區(qū)的茶葉多來源于區(qū)外。易貢茶場的建設,解決了藏族群眾購茶不便、飲茶困難的問題。經廣東援藏助力,茶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又帶動了當地脫貧致富。

“我們致力于在提升茶葉品質、擴大產能、開拓市場、加強品牌建設等各方面狠下功夫?!睆V東省第九批援藏干部、易貢茶場黨委書記曹玉濤說,在“企業(yè)+基地+茶農”的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模式下,職工茶農收入增加了,林芝茶產業(yè)轉型升級了。這兩年,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易貢茶場工作組挖掘紅色資源,“茶+旅”模式的新嘗試,促進了民族交流,還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
如今的易貢茶場,不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機茶葉生產基地,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見證。

南方日報 記者 陳伊純 發(fā)自西藏林芝

傳承紅色基因

在易貢茶場第一塊茶田深處,有一片枝繁葉茂的老茶樹林。與茶園里齊整的茶田不同,老茶樹林恣意生長,展示著別樣生機。

西藏和平解放之初,中央人民政府作出“進軍西藏,不吃地方”及“精打細算,生產自給”等指示,提出“保障軍需,兼顧民用”等一系列財經政策。解放軍進駐拉薩后,先后建立“七一農場”“八一農場”開墾生產,解決基本糧食問題,滿足軍需民用。

在林芝,易貢茶場的誕生,成為了彼時西藏農副產品的保障基地。1960年,根據當時西藏軍區(qū)生產部的指示,部分解放軍留駐易貢,負責建設軍墾農場。自此,西藏有了歷史上第一塊成規(guī)模的茶田。

易貢茶場原職工、72歲的老黨員其祖憶起過往經歷?!昂推浇夥乓詠恚壹亦l(xiāng)的變化翻天覆地?!?/p>

1949年,其祖出生在波密易貢的一個農奴家庭,吃的主要是野草,房子是木頭堆砌,雨雪天氣,寒冷入骨。

所幸,一道曙光劃過雪域高原——1959年,西藏開始實行民主改革。易貢茶場,便是西藏民主改革的成果與產物。

1967年,其祖被招工參加易貢軍墾農場建設?!皺C器慢慢來了,馬全部淘汰了。生產工具改革,人力解放?!睅资陙恚渥嬉娮C著西藏社會巨大變遷,自己也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茶場其中一個中隊的黨支部書記,用自己的雙手奮斗出了幸福新生活?,F在,他的大兒子仍留在易貢茶場工作。

在“西藏第一塊茶田”紀念廣場上,由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制作的5個浮雕,述說著茶場歷經解放初期、茶園建設、廣東援藏、退出貧困農場名單等階段的發(fā)展故事,成為游客們來到茶場的首站“打卡點”。

作為有著光榮紅色歷史和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革命老區(qū),至今,茶場仍保留著多處西藏重要的歷史建筑——原十八軍軍長、昌都戰(zhàn)役的主要指揮者、西藏軍區(qū)前司令員張國華中將在藏的辦公住宿地“將軍樓”、西藏自治區(qū)黨校舊址禮堂……

多年來,廣東援藏在茶場歷史文物建筑群保護工作上下足了功夫。近日,記者走進將軍樓,這里正在進行十八軍和平解放西藏的紅色歷史故事展,娓娓道來70年煙云。

繼承優(yōu)良,連接古今。運用好紅色革命資源,進行紅色革命教育,化身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易貢茶場,在新時代迸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

走上綜合型國有農場升級之路

易貢茶場平均海拔約為2000米,夏無酷暑,周邊森林茂密,終年云霧環(huán)繞。

“高山云霧出好茶?!睆V東省第九批援藏干部、易貢茶場副場長戴寶說,“唯一的缺點就是,易貢河谷內每年大多數時候日最低氣溫低于10攝氏度,這個時間里茶葉不生長,延長了我們的生長周期。產量不高,但恰好保證了極佳的品質?!?/p>

如何補短板、增效益,高效帶動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?2013年6月至今,廣東省國資委對口支援易貢茶場以來,開拓出“企業(yè)+基地+茶農”的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模式,與茶農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。

戴寶說,2014年時,茶園面積不足2000畝。為提高茶葉產量和茶農收入,截至2020年,援藏隊已將面積擴建為5000余畝。當年,茶農們的人均年收入才不到3000元?,F在,職工采茶平均年收入已超過2.2萬元,摘掉貧困帽,向小康生活邁進。

“平時茶園的管護也交給職工,這給他們帶來的收益是非常大的。擴建茶園后,平均每個職工承包的面積能達到10多畝。我們教他們科學種植、科學采茶,采好的茶葉,茶場統(tǒng)一進行收購,幫他們解決銷售問題?!辈苡駶榻B道。

綠油油的茶田中央,茶場職工格桑士登開心地說,一天采茶的收入能有800元左右。學了新技術后,他現在也能種出“一芽兩葉”的好茶,一斤能賣20塊錢。

廣東援藏引入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制茶設備,也帶來了標準化、流程化管理生產機制。有效的田間管理模式,降低了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的損耗,產量質量均提升。定期開展的技術培訓,在當地留下了一批“帶不走的技術隊伍”。茶場也成功化身為集茶葉種植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、旅游及培訓一體的綜合型國有農場,發(fā)展為林芝市農牧產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。

據易貢茶場工作組數據,2020年,在茶田可采面積增加不到30%的情況下,細茶畝產量提升53.6%;生產經營方面,易貢茶場實現歷史性突破,2020年總產值達2740萬元,同比增長77%,生產紅、綠茶2.1萬斤,同比增長61.5%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,茶場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5%,實現易貢茶場有記載以來第一次扭虧為盈。

當前,廣東援藏為茶場構建起立體化的銷售渠道,助力高原好茶“走出大山”。除了在林芝和拉薩開起茶葉直營體驗店外,今年網上平臺合作經營店也新增至13家。戴寶說,新開門店銷售收入,占2020年全年銷售收入的55.2%。

直播帶貨,也成為茶場銷售的另一大“推手”。以往,茶場一天的銷售額大約為3至4萬元。加上直播后,一天的銷售額可成倍增長。

現在,廣東援藏又為易貢茶場的轉型升級謀劃出了新思路。

“我們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來了以后,繼續(xù)升級了茶葉加工廠的現代化改造,同時開始把旅游發(fā)展提供到更高的位置。”戴寶說,以前是以茶帶旅,以后可能會是以旅促茶。

如今,援藏工作組對茶場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景觀化改造。放眼望去,易貢湖水波瀲滟,茶田青翠欲滴。紅色建筑群靜待廠院內?!凹t綠”相結,昭示著茶場未來更為蓬勃的發(fā)展之路。

來源:南方日報(陳伊純)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

上一頁:鼎白牛年生肖茶「2021白毫銀針」即將發(fā)售

下一頁:普洱茶投資分析:毛茶價格跳水真相到底有多離譜

相關閱讀

昌寧紅茶簡介
430閱讀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